如今,我們經常談品牌年輕化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基本層面有兩個,一是怎么成為品牌,二是怎樣接觸年輕消費者。
品牌的基本判斷
無論營銷手段怎樣日新月異,一個企業有好產品、好形象、強渠道,基本就能奠定它在大眾心里的品牌感。
2021年春節,經受了新冠疫情的人們,被影片的一句“為自由呼吸的世界”深深打動。一位消費者分享,這就是魚躍這個矢志投身生命健康事業的品牌映入眼簾的開始。四個月后,他想為家里的老人購買制氧機,在淘寶搜索時品牌又第一個跳入視野,加上線下藥店也推薦和銷售它的產品,這位消費者沒怎么糾結就購買了。實際上,家具行業的巨頭品牌也一樣,顧家就是很好的例子。
疫情下,林清軒也成為備受矚目的國貨護膚品牌,它的數字化成功突圍被很多人當做研究范本。得益于這輪數字化營銷,不少之前認識品牌卻不知性價比如何的消費者真正成了它的顧客。有人說,被種草是因為一篇雜志文章,內容講了林清軒怎么用現代工藝把有2000多年歷史的山茶花油做成高端護膚品。
對于年輕人來說,產品的技術含量、品牌的情懷、產品的購買方式,就是好產品、好形象、強渠道在當下的詮釋。
年輕化不是討好年輕人
對于已經有品牌認識度的企業,他們需要考慮品牌年輕化的問題,但要弄清什么東西該年輕化。
為什么需要年輕化?最常見的解釋是:因為本來服務的那個人群老了,不再是消費主力,所以要討好年輕的主力消費群體。這說的是什么?其實就是適應消費群體的需求和品味。
可在這個問題面前,家具、大家電這類產品和云南白藥這類產品是截然不同的,年輕人不需要買家具,不要買家電,所以會有因為入職某個企業才發現用了十幾年的空調就是這家生產的笑話。
當年輕人不需要你的產品,就不關心你的品牌,可他們會留有印象。這時,你堅持做好自己的產品,在發展中有更新迭代,直到他們成長為你的消費者,你又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和審美,雙方就能匹配上。
品牌是一個工具,以前做品牌,目的是為了區分,現在做品牌,目的是打動消費者,讓他們一見鐘情。因此,品牌年輕化,更重要的是指用新內涵、新手段,打動你的消費者。視頻文章也好,活動優惠也罷,目標就是成為一個讓人心動的品牌。